以“心”换“新”,让小区住出幸福感
记者 吴彰义 卢师慧
8月22日,“党员进社区 记者在身边”社区流动值班室走进婺城区城西街道双龙社区,55岁的陈超又一次成为居民们热议的焦点。他既是浙江通济交通运输股份有限公司的客车驾驶员,也是四季人家小区的业委会主任。怀着满腔热忱,他和几位委员一起,以一颗公心为198户居民营造出一片温暖天地。
打通生命通道
今年春节期间的一场意外,让陈超和社区工作人员至今心有余悸。一辆停靠在小区停车场的废弃摩托车突然起火,火苗迅速蔓延至旁边的树木,浓烟滚滚。
然而,四季人家是一个建成多年的老旧小区,地理位置特殊。要进入小区,需先从解放西路拐入四季巷,再经过一段七拐八弯的小路才能抵达大门,巷子最窄处仅容一辆轿车通过。而小区的大门,是借助8号楼的一道连廊设计而成,车辆进入大门后便是一个直角转弯。发生火灾时,消防车根本开不进小区。幸好社区工作人员巡逻路过,紧急喊来同事,用三轮车将灭火器运到小区,11名工作人员上前扑救,最终熄灭明火。
“好在起火点较为空旷,当时边上没停其他车辆,否则后果不堪设想。”社区党委书记孙铮说,除了摩托车被烧毁,边上一棵大树也被烧焦。
这场火灾引发居民担忧:小区一旦发生火灾,消防车无法进入,生命安全该如何保障。
“大车进来不好转弯,每次都会撞到墙角。”8月22日,在小区北门,在陈超指引下,记者看到8幢连廊旁的住户家墙角有明显的水泥修补痕迹。
生命通道堵不得。火灾扑灭后,陈超召集业委会成员开会,决定联合社区、物业公司共同解决问题。经反复协商,业委会提出方案:将小区仅允许行人通过的南门进行加宽,并在南门打通一条路,直达西侧的长山路。
向社区提交方案后,陈超又多次奔波于资规局、行政执法局和交通部门,反复说明情况、修改方案。在三方协同下,今年5月,小区南门开始动工。6月中旬,这条“生命通道”正式通车,不仅满足了消防应急需求,更为居民出行提供了一条便捷路径。
盘活有限资源
很难想象,如今设施齐全、环境整洁的四季人家,曾是仅有9个车位的老旧小区。
“2018年,原开发商物业撤场时,我们多次交涉才讨要到18万元的经营费用,这就是我们全部家底。”陈超说,小区能有今天的模样,全靠这笔钱和家家户户一起精打细算的凝聚力。
小区治理的路上,难题从未断过。每次改造,业委会都会召开业主大会商议。就拿增设停车位来说,考虑到小区半数以上是老年人,日常出行及子女探亲的停车需求,业委会提出缩减部分绿化增加车位的方案,却遭到一些老年居民反对:“这些树种了十几年,夏天能遮阴,砍了多可惜。”
为说服大家,陈超带着业委会成员挨家挨户敲门。他们一边算“便利账”,分析停车难对生活的影响;一边拉着施工方现场规划。一次次劝说终于换来了理解。改造后,小区不仅新增了停车位,还在绿荫下增设了健身器材,成了老人纳凉休闲的好去处。
业委会又将6号楼架空层改造成活动室,购置桌椅并安装窗户,为居民提供了交流空间。此次南门通道施工,业委会承担了7万多元建设费用。“物业费每平方米只要0.8元,还免费停车。”居民李阿姨对此很满意。
更让大家放心的是,每年年底,陈超都会将全年收支明细公示在业主群里,每一笔都清清楚楚。
“18万元用到现在还有结余。大家心往一处想,能省则省。”陈超说,这个老旧小区在有限的资源里,活出了越来越舒心的“新模样”。
凝聚邻里合力
“3号楼的灯不亮了”“小陈,活动室的桌子有点晃”……在四季人家业主群里,陈超的微信总是响个不停。无论大事小情,他总能第一时间回应,组织大家商量解决。这种“有事好商量”的氛围是小区治理的秘诀。
如今,大事紧急议、小事定期议,已成为小区居民的日常。“拉家常”式的议事方式,让更多居民从置身事外变为热心参与,在处理问题的过程中凝聚起共识。
“很喜欢自己小区。陈超连任业委会主任,我们都很信任他。”家住6号楼2单元的苏先生对小区业委会赞不绝口。
“事关小区,业委会都会召开业主大会征询意见,小区里的每一件事都由业主商量解决。”苏先生说,正是因为业委会为居民考虑,做事合理合法,才赢得大家的尊重和信赖。
南门道路的打通,给居民带来更多惊喜。从新出口步行几分钟,就能到达铁路公园、婺江边、翠湖公园和超市。“以前绕路要走20多分钟,现在出门就是绿道,遛弯买菜都方便。”居民说起这事,脸上满是笑容。
今年,双龙社区被纳入未来社区建设,四季人家小区也将再次提档升级,花坛改造、设施完善等工程即将推进。陈超这位“老司机”也将以稳稳的“驾驶技术”,继续带着邻里乡亲在幸福路上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