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24日 

金华日报 数字报纸


第10版:教育

教室采光照明“新国标”发布

我市学校“先行一步”

本报消息(记者 朱意)近日,由国家疾控局组织修订的《中小学校教室采光和照明卫生标准》(GB7793-2025)发布,并将于2026年11月1日起正式实施。作为一项强制性技术规范,该标准为构建科学、舒适、健康的教室光环境提供了刚性保障,为儿童青少年视力健康筑牢“防护墙”。

据了解,该标准聚焦教室采光照明环境的优化升级,核心变化主要体现在“更全面、更科学、更优化”三个维度。此次修订新增多项关键指标要求,包括采光均匀度、冬至日满窗日照时间、玻璃颜色透射指数等。同时更新标准适用范围,并对采光方向、采光系数、窗地面积比、眩光控制、教室各表面反射比、照明色温和显色指数、照明功率密度以及采光照明测量方法进行了修订和完善。

在此次新规修订之前,我市已投入7000余万元专项资金,改造教室灯光达9700间,并为学生配备符合标准的可调节课桌椅。其中,多所学校作为“先行者”,以更高要求主动探索并优化教室光环境,开展视力健康管理工作。如金华市西苑小学引进智能护眼照明系统,对全校教室进行灯光升级,改造后课桌面平均照度达430勒克斯,黑板照度达700勒克斯,照度均超标准规定。其智能系统还能根据自然光线自动调节亮度,预设多种教学场景模式。金东区孝顺镇中心小学则采取了一种更为系统化的综合防控方案。在完成校园改扩建工程的同时,学校为教室统一配备了12盏大功率护眼灯,实现了教室光环境的全面提升。更为重要的是,学校构建了集“监测—预警—干预”于一体的近视防控体系。金华市北苑小学通过建立长效保障机制来守护学生视力健康。学校将原有的照明设备全部更换为具备无频闪、低蓝光特性的专业护眼灯,确保教室内的光线分布均匀,彻底消除照明死角。同时,学校建立了常态化的检测机制,定期邀请专业检测人员对各教室的照明度等关键指标进行检测,保证灯光环境始终符合国家标准。

此外,金华市东苑小学、金华市站前小学等学校也在积极探索智能灯光照明设备的应用,金华市李渔小学、金华市志和小学、金华市东莱小学等新建学校更是从规划设计阶段就对教室采光照明提出了明确要求。以志和小学为例,教学楼采用坐北朝南双侧采光设计,每间教室的玻地比达到3∶5,定期监测教室课桌面照度和黑板照度,为学生提供充足舒适的光照环境。

“标准的修订非常及时和重要。”中国儿童眼保健专委会委员、金华爱尔眼科医院眼视光与小儿眼病科主任戴冬梅表示,在《近视防治指南》(2024年版)中明确指出,读写应在采光良好、照明充足的环境中进行,桌面的平均照度值不应低于300勒克斯,并结合阅读字体大小进行调整,不在光线过暗或过强的环境下看书写字,以避免眩光和视疲劳。“照度不足是导致近视风险因素之一。新标准可以有效促进学生用眼光照度得到提高,从而降低近视发生率、延缓近视发展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