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24日 

金华日报 数字报纸


第11版:乡村振兴

挖掘红色底蕴 发展绿色农业

武义水碓后村迎来高品质果蔬数字化产业园

本报消息(记者 王文湛)日前,位于武义县熟溪街道水碓后村的武义高品质果蔬数字化产业园(一期)项目正式开工。该项目不仅是浙江省农科院与武义县深化院县合作的新实践,更是科技赋能助力山区县农业数字化转型的新举措。

水碓后村作为武义革命老区村,具有得天独厚的山水资源和深厚的红色文化底蕴,2024年初,浙江省农科院与该村开展结对帮扶,建设结对帮扶产业示范基地,并针对当地自然条件和产业基础,精准引入“东白春雪”“浙红甜168”等高品质水果玉米新品种,构建起“红色研学+高值农业+文旅融合”的产业体系,见证了革命老区村从“产业薄弱”到“品牌亮眼”的转变。

据了解,高品质果蔬数字化产业园项目将重点依托浙江省农科院的科研力量和浙江道济农业集团的产业资源,聚焦果蔬数字化种植、智能化管理和品牌化运营三大核心,借助5G监测、智能种植等数字化技术,全面提升农产品的科技含量与市场附加值,以现代化农业产业园为龙头,带动当地农民增收、推动农业产业增效,推进农文旅深度融合发展,实现“产业园发展、村集体增收、农户致富”的共赢目标,走出一条集红色教育、绿色观光、数字农业体验于一体的特色发展之路。

此次农业数字化产业园的建设,也是当地传统农业产业向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升级的新起点,通过院县深入合作及整合农业企业资源,进一步深化“科技+产业”帮扶模式,实现产业帮扶从“单品突破”向“全链升级”迈进的关键一步。

作为项目技术支撑单位,省农科院将整合数字农业、作物育种、智慧植保等领域专家团队,把5G监测、智能灌溉、大数据溯源等技术搬进田间,让“数字赋能”贯穿育苗、种植、销售全流程,助力项目打造“高品质+高产值”的示范样板。与此同时,该项目也将依托“科技特派员+农村工作指导员”双平台,在项目建设中同步开展技术培训,培育本土数字化农技骨干,让产业园不仅产出优质果蔬,更能培养带不走的“数字新农人”,为乡村可持续发展注入持久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