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9月19日 

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第04版:教育

姜光彩 41载扎根乡村教育,躬耕教坛育桃李

□记者 金佳衡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既是对教师工作的写照,也是我41年乡村教育生涯的追求。”谈及教育初心,姜光彩话语坚定而赤诚。自1984年投身教育事业以来,这位中学语文高级教师,41年如一日,始终扎根乡村沃土。先后荣获“浙江省农村教师突出贡献奖”“金华市名校长”“浙江省春蚕奖”等多项荣誉,成为乡村教育发展坚实的“领航人”。

时间退回到八十年代,彼时,姜光彩初登讲台,就展现出了与众不同的教学气质。教学中,他从不照本宣科,而是用幽默生动的语言、精巧的课堂设计,把语文课堂变成一次次探索之旅。他推崇以“引导式”教学代替“灌输式”教学,常创设不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用“精讲”突出教学重点,通过“分层教学”教授不同的学生。他的课堂,不仅有思维的律动,也常有笑声传遍走廊。

执教生涯中,姜光彩任教的班级语文成绩多年位居全区前列。他本人也屡获市、区优质课一等奖,多篇论文发表于国家级教育期刊,从原金华县初中语文教坛新秀,逐步成长为金东区教科研先进个人、金华市优秀教师,成为乡村教育的“坚实力量”。

2004年,姜光彩步入校级管理岗位,先后担任孝顺初中副校长、源东中心学校校长。2008年,任源东中心学校校长后,他深耕山区教育,仅用两年时间便带领学生交出中考亮眼答卷,一举打破外界对山区学校教学质量的固有认知,让山区教育迎来崭新突破。

2010年,姜光彩调回孝顺初中,如今的他是学校党总支书记。多年来,他的职务在变,但“坐不住、等不起、慢不得”的工作信条始终未变。每天清晨6点,他总是第一个推开校门。每晚9点半后,他办公室的灯依然常亮。老师们常说:“姜校长是以校为家。”他坚持多听老师的课,经常批改学生的作文习作。“一来可以给自己充电,二来可以直接了解教师的教学情况、学生的学习状况。”姜光彩笑着说。

在姜光彩的带领下,孝顺初中的教学质量持续攀升。2013年,孝顺初中优质生源输送量远超预期。2025年中考,学校考入省一级重点中学水平的学生数量再创新高,凭借稳定优异的教学质量,进一步巩固了区域内的优质教育口碑。

作为一名资深教育者,姜光彩尤其重视教师梯队建设。“学校不仅要培养学生,也要成就老师。”姜光彩说,他希望通过系统培养,让更多青年教师快速成长,扛起未来乡村教育的大旗。“创建金华市一流名校”——这是他先前就为孝顺初中锚定的目标。随着新校区建成启用、新教师逐渐成熟,他信心十足:“我们孝顺初中正在迎来最好的发展机遇期。”近年来,孝顺初中连续获评“浙江省示范初中”“浙江省绿色学校”“全国青少年足球特色学校”等多项荣誉,成为名副其实的区域强校。

从1984年到2025年,41载春秋里,姜光彩把最好的年华都献给了乡村教育。他亲眼见证了孝顺初中从不到500名学生,发展到如今近2000名学生,也亲历了乡村教育从薄弱到优质的巨大蜕变。41年很长,足以让一个人从青丝到白发;41年也很短,仿佛一切还是热忱如初的模样。教育路上,姜光彩始终如春蚕般默默奉献,如蜡炬般燃烧自己,照亮一批又一批乡村学子的前行之路。

他不仅仅是一名校长,更是一名乡村教育的点灯人,点燃了无数乡村孩子心中求知的火焰。而他自己,仍行走在校园里,步履不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