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跃光 用一颗赤诚心,托举每一个孩子的未来
□记者 滕绪
记者见到项跃光时,正值江东镇中心小学放学的时间,他站在夕阳下慈爱地看着来往奔跑的孩子们,一如过去多年的时光。
“我是1987年在金华师范学校毕业的,毕业后分配在金华市平阳中学教语文。”项跃光平静地回顾着自己的教育起点。他在平阳中学从初一教到初三。由于教学成绩突出,1990年,他开始担任校长职务,这一当就是三十多年。2018年,他来到江东镇中心小学执教,对教育的专注与投入从未消减。
这份对教育的热忱,不仅贯穿他的职业生涯,更融入了家庭血脉。“我们是教育之家,我夫人是老师,孩子也是老师。一家人平常坐在一起,聊得最多的就是怎么让孩子更好地成长。”项跃光说,家人同为教育工作者,彼此互相支持与理解,是项跃光深耕乡村教育最坚实的后盾。
“农村孩子也应受到优质的教育。”这是项跃光扎根乡村教育的初心,也是他数十年不变的坚守方向。随着金东经济发展,外来务工子女、“新金东人”子女入学数量逐年增多,他敏锐捕捉到其中潜藏的教育问题,随即把工作重心转向了这一群体。在项跃光眼中,这些孩子是家庭的希望,也是未来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
为了让“新金东人”子女更好地融入校园,他直面挑战。面对部分本地家长对外来孩子的抵触情绪,他通过家长会搭建家校沟通桥梁,消解隔阂;针对“新金东人”家长忙于务工、无暇照管孩子的情况,他每年组织三四次专项家访,开展防溺水宣传;放学时分,他牵头留下未能及时被接走的孩子,组织阅读托管,直到家长赶来。在多年的校长生涯中,“关注新金东人子女教育”始终是他工作的重中之重,项跃光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让每一个孩子都能感受到教育的温度。
谈及获得“浙江省春蚕奖”这一荣誉,项跃光表示,“春蚕精神”正是教师职业精神的完美诠释。“从参加工作开始,我就把‘春蚕奖’当成一生的追求目标。‘春蚕到死丝方尽’,要全心全意为学生付出,不只是传授知识,还要把自己的人生经历、经验都传承给他们。”项跃光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在他的带领下,江东镇中心小学先后获得了“浙江省健康促进银牌学校”“金华市依法治校示范校”“金华市第十一届教育科研先进集体”等诸多荣誉,他也成了全校师生心目中的贴心人、好校长。
虽然担任行政职务多年,项跃光对教育本质的认知从未偏移。“教育的核心是育人。只有关注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才是正确的教育方法。”他自豪地回忆起当班主任时候的理念:“我当时就跟学生说,我教书,首先要教学生做品德优良的人,教他们怎么做事,和他们谈心,这是老师尤其是班主任的第一责任。”这种尊重学生、平等对话的教育方式,让他教过的每一位学生都愿意向他敞开心扉,把他当成可以倾诉心事的“朋友”。
对于当下想要投身乡村教育的年轻教师,项跃光也送上了真挚寄语。“年轻教师要树立正确的工作观念,核心就是‘热爱岗位’,只有热爱,才能全身心投入。”他特别提醒年轻教师要学会关心、关爱学生,把自己的身心和学生融合在一起。“其实教给学生知识很简单,难的是做学生全面发展的‘引领者’。”在他看来,教育的真谛,在于以一颗赤诚之心,托举每一个孩子的未来。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项跃光用三十七年的坚守,将春蚕精神深深镌刻在乡村教育的土壤上,他在这片土地上默默耕耘,静待花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