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29日 

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第07版:探访金华古井 见证八婺烟火

古井手绘图

傅军杰/画

以前,井边总是特别热闹,一个吊桶提上来,一个吊桶再放下去。孩子们就在边上看着,等着大人给他们也提上一桶水,洗洗手、擦擦脸,然后“哗”地浇在脚丫子上。大家在井边拉拉家常,孩子们听老人们讲述那些有头无尾的故事。 (唐旭昱)

市区五泉井的主人是一位宋代的公主。据说当年万佛塔公园一带是她那姓潘的驸马居住地。公主与驸马为了浇灌院中花木,命人挖出一口石板小井,便是今天我们见到的这口五泉井。 (金璐)

婺城区雅畈老街上有口陪嫁井,深藏父爱。相传南宋绍兴四年(1134),姚翁与叶翁两亲家小酌闲聊。姚翁认为他嫁女儿时陪嫁一应俱全,叶翁随口说,她喝的水还是夫家的。姚翁便千方百计买地打井,以示“全堂家私”陪嫁之全。 (孙媛媛)

清乾隆年间,坡阳古街是一条连接浙东与浙南,用来传送信息、运送物资的官道,天南海北的商人在此驻足,往来商旅络绎不绝,“及时新井”见证了古街的繁华。 (方璟)

相传银娘幼时,头上长了很多黄癣,四处求医仍不见好转。银娘16岁时,父亲梦见一位仙女,仙女画了一个圈,咬破手指头滴上血,说:“此处有一口泉水,挖三丈六尺,此水极好。”第二天父亲就召集亲朋好友动锄挖井。一天,银娘在井边洗衣,井水溅到头上,久医不愈的黄癣脱落,她便用井水沐浴,不久病就好了,且出落得越发漂亮。 (郑宇恒)

相传有一年,兰溪市黄湓村遭遇洪水闹瘟疫,黄初平兄弟在村里为民消灾治病。他们在村里开凿了一口水井,作为干净水源供村民饮用,这口井就是二仙井。 (徐桢瑾)

八角井是许家画山太婆所挖,有600多年历史。东阳画水镇许宅建村前,土地干涸,饮水困难。许家画山太婆在探亲归途中远远看到一棵树迎风招展,判断此处必有水源,就让族人在树旁挖出一口井。 (唐旭昱)

《史记正义》有云:“古人未有市,若朝聚井汲水,便将货物于井边货卖,故言‘市井’。”从简单的物物交换到复杂的商品贸易,市井的每一次交流都为后世的商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金璐)

永康三眼井至少有500年历史。井圈盖上有三个孔,可供三人同时打水。孔与孔之间由青石板铺就,有人就直接蹲在上面打水洗衣。过去,井附近的华溪边有一个码头,来往的商客多,周边住户也多,人们大多在三眼井取水。 (孙媛媛)

随月盈亏而涨消的月泉,引起了南宋著名理学家吕祖谦的关注。南宋淳熙二年(1175),吕祖谦在月泉招徒讲学,文人墨客纷至沓来,百千学子负笈求学。 (方璟)

每当酷暑来临,井水还能帮助人们消除炎热。等太阳下山,大家就把门板、床板铺在街边,用井水把地和床板泼凉后,坐在一起摇着麦秆扇聊天,夏天就这样过去了。 (郑宇恒)

过去,横路井是磐安县横路村最热闹的地方,妇女都在这里洗衣洗菜,唠家长里短。到了夏日,小孩子就拎着桶、拿着瓢,光着膀子在井边互相泼水嬉戏。 (徐桢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