串起散落在老井里的历史记忆
程建金
井的发明与使用是人类生产力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自从发明凿井技术之后,人类才摆脱对江河湖泊的依赖,开始过上比较稳定的“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的农耕生活。井是先民延续生命的源泉,是人类活动的中心之一,也是一个地方历史人文及乡愁的重要载体。金华市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与金华市新闻传媒中心共同推出“探访金华古井 见证八婺烟火”系列报道,就是希望串起散落在八婺大地上的金华古井,解码文化基因,还原历史记忆,留住悠悠乡愁。
金华地处浙中盆地,地下水资源丰富,水井密布,给老百姓的生产生活提供了很大的便利。根据2020年浙江省水利厅等部门统计,我省现存古井5958处,其中金华有850处,数量居全省第三。金华的古井形式各异,有石砌井、土井、陶圈井、砖井、瓦井等。金华古井的井名也五花八门,有的因地而名如长山的东村井、磐安的横路井等;也有以寺庙为名的如普昭井、永福井等;也有以名人命名的如休文井、昭君井、蔡叶井等;还有以井窍数为名的如双眼井、四眼井、五泉井等,还有的井名充满诗意如酒泉井、月泉井等等。
解码金华古井,还原的是浓浓乡情乡愁。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对于金华的古井,金华人都有着特殊的感情。古井系列报道推出后,引起大家最大共鸣的是关于井边生活的美好回忆——清晨人们在井边取水、洗衣,开始新的一天;傍晚,大家围坐在井边分享一天的收获与喜悦。酷热的夏天,在井水里丢一个西瓜,能享受一夏的清凉甘甜;寒冷的冬天,温热的井水暖人心房。邻里街坊相聚井边其乐融融,水井对于人们来说是生命,是生活,更是社会关系的纽带,是人们心中最温暖的记忆。
解码金华古井,展现的是一段段精彩的历史。兰溪二仙井是黄大仙故里在兰溪的重要佐证。市区酒坊巷里的酒泉井见证过酒坊巷酒坊如林的辉煌,也陪伴了金华酒兴衰的全过程。始凿于晋代的义乌四井重现旧貌,仿佛在诉说着义乌商业文明源远流长的故事,是义乌城市文明古老的重要见证。金华市区富、贵、贫、贱四口水井,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为我们分析古代金华的地下水资源分布、城市住宅布局、豆腐生产等提供了可靠的参考。更多的金华古井则见证了八婺大地上一个个家族的兴衰、一个个村落的变迁,这些古井已经成为金华城乡发展的特殊历史印记。
解码金华古井,品读的是八婺深厚的古井文化。金华古井不仅是金华历史发展场景的见证,也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基因。自古以来,文人与井始终有着不解之缘。如金华市区的休文井就是以金华太守沈约的字号命名的。永康的永泉井则留下了明代著名诗人李草阁为它撰写的《永泉井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浦江的月泉井。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月泉吟社就在它的旁边诞生,被誉为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诗社总集的《月泉吟社诗》也成稿于此,留下了中国文坛的一段千古佳话。
金华古井也是金华百姓的精神寄托,许多古井的名字都有特殊含义,如孝感泉、孝子井等倡导的是饮水思源,以孝为先;状元井、墨花井等则是鼓励学子读书精进,发愤图强;积庆井、金钗井等赞颂的是德善之美。一些古井还融入了生动的民俗文化和民间传说,如雅畈的陪嫁井、寺平村的银娘井等故事至今依然被人们津津乐道。这些井台边的故事,或是鞭策担当有为,或是传扬和睦友善,或是鼓励劝学上进,都蕴藏着丰富的文化意义。
希望通过探寻金华古井,带动更多人走近金华古井,感受那份穿越时空的宁静与美好,记载古井历史、传承古井文化,让这份独特的文化遗产,在新的时代里焕发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作者系市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