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29日 

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第07版:探访金华古井 见证八婺烟火

城乡记忆的“眼睛”

胡阿荣

“探访金华古井 见证八婺烟火”系列报道,我几乎每篇都认真拜读。我也随记者探访了婺城区和金华开发区乡镇的一些古井。见到乡村老井,我都不由得想起“美不美,家乡水”“吃水不忘打井人”。喝着家乡老井里的水长大的我,对老井始终有一种虔敬之情,更有一种特殊的情感。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古井是先民聚居生息的见证者,是地方历史人文及乡愁的重要载体,串联起邻里情,勾勒出故乡图景。这些古井,与百姓生活休戚相关。一代又一代人,从井中汲水,靠井水生活,从井边走出。

年与时驰,曾有一段时期,为了方便汲水,多数农户在自家房前屋后,在地面上用铁榔头打下一根不太长的钢管,端口装上手摇泵,从地表抽水,村人俗称揺井。随着时代的发展,少数人家开始请人用机器在地面打洞,往洞里埋下粗铁管后,安装上小型电水泵抽水,摇井又被机井替代。不过用这些方法汲取的水,毕竟是地表水,水质差、有异味,存在饮用安全隐患。因此,乡村的古井仍被使用。

如今,古井没能抵挡住现代化发展的滚滚洪流。在这次探访中我发现,随着自来水供应的普及,一些水井相继干涸、废弃,井圈口盖着石板,井边已荒草丛生。一些古井成为文物,井边有地方政府文物部门立的保护标识等,悠悠诉说历史沧桑。还有余下为数不多的古井仍在被使用,虽然井水的功能转变为洗衣、拖地等,但清冽的井水仍服务于人们。

我回想起自己在指导农村文化礼堂建设的过程中,把乡村的古井也像古建筑、古树、古桥一样,作为历史遗存或遗迹,把古井的历史及井边的人文故事深入挖掘,形成图文记载。我认为古井是象征城乡记忆的“眼睛”,明亮而生动。为此,希望政府部门在城乡建设中,建立起古井长效保护机制,保护和擦亮这一只只“眼睛”。

作者系金华乡土文化研究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