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03日 

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第02版:要闻

创新构建生产流通品控销售四大体系

我市打造“供富大篷车”助农增收样本

本报消息(记者 卢奕仿)4月1日至2日,全省供销社“供富大篷车”助农增收工作现场会在婺城区沙畈乡举行,我市“供富大篷车”助农增收受关注。

在沙畈乡周村共富莲子基地,与会代表深入考察了“合作社引领+小农户参与+订单式经营”的创新实践。基地依托金华市农科院技术支撑,规模化种植“金芙蓉3号”,亩产鲜莲蓬达4500个左右,通过“种植+观光+加工”三产融合模式,带动农户增收。

毗邻的高儒村同样展现了“订单农业”的活力。150亩无公害蔬菜基地依托标准化育苗中心,实现统一供种、统一育苗,从源头把控蔬菜品质,加上市供销社“供富大篷车”平台精准对接市场,通过“以销定产”模式,解决小农户后顾之忧,实现稳定增收。

记者抵达银坑村的“供富大篷车”收购点时,农户们已排起了长队,一袋袋鲜笋、干菜,经检查过秤后,被抬上“供富大篷车”。当天共收购农产品超1吨,带动60余户农户增收。据沙畈乡党委书记郑展科介绍,沙畈乡组建了全市首支“共富专员”队伍,通过“供富大篷车”推动农产品上行、农资用品下行,有效解决了山区物流“最后一公里”难题,累计收购本地农特产品约180吨,为山区农户增收190余万元。

现场会首日正值金华市“百镇千户万元”供富大篷车小农订单发放暨“金农好好·共富市集”沙畈乡第八届竹文化活动举办。现场,“百场千企‘金农好好·共富市集’”与乡镇特色活动联动,不仅向与会人员展示了“供富大篷车”功能的迭代升级,也让他们充分感受到我市乡村振兴的勃勃生机。

数据显示,目前我市已开通“供富大篷车”54辆,设置固定收购点94个,覆盖乡镇119个、行政村1303个,销售农产品3500余万元。省供销社相关负责人指出,金华通过“供富大篷车”打通城乡要素流动堵点,创新构建生产、流通、品控、销售四大体系,为全省提供了可学习、可借鉴的工作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