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专业化社工队伍建设 打通基层治理的“神经末梢”
□钱迎亚
日前,在我市专业社会工作主题宣传活动上,一批社会工作务实专家代表在现场获颁聘书,来自宁波、嘉兴、上海等地的务实专家代表分享各自领域优秀案例,交流社会工作经验与心得,社会工作者以主人翁身份站到台前受到广泛关注。
目前,我市已认证并登记的持证社工人才总数达2.5万人。作为基层治理的重要力量,社工队伍在打通基层治理“神经末梢”方面发挥关键作用。我们应充分发挥这支专业队伍的优势,融合各方力量推动基层社会治理水平不断提升。
要加强培育,扩大专业社工人才队伍。提高社工专业能力,是应对日益复杂的社会问题和保障服务质量的必然要求。随着社会转型和多元需求涌现,社工需要掌握心理学、法律、危机干预、助老助幼等专业技能,才能精准识别弱势群体的深层需求。专业化能力有助于社工在政策执行、伦理决策和资源整合中发挥关键作用,确保服务规范高效。我市积极搭建进阶式赋能培训体系,积极号召社工群体参与今年社会工作者职业资格考试,以促进专业技能提升和认定,持续扩大专业社工人才队伍。
要多元发力,创新“社工+”服务模式。一方面,“社工+”模式可承载不同服务对象。例如,我市社会工作部门联合9部门启动“百校社工”行动,为60所中小学提供学生心理健康、德育教育、自护教育等专业服务,去年这样的“社工+学校”服务模式惠及2400余名学生。另一方面,“社工+”模式还可联合不同服务团体。我市打造“党建+社工+志愿”融合创新示范项目库,培育了一批集社会治理、社会服务、民生保障于一体的示范项目。例如义乌鸡鸣山社区、词林社区等多个涉外社区充分利用国际志愿者队伍参与社区基层治理,“社工+志愿者”的服务模式引申出“以外调外”的治理成果,入选2024年全国社会治理创新案例。
金报时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