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质生产力赋能建筑施工安全生产
我市建筑安全检测更高效精准
本报消息(记者 倪晗)近日,在金义自贸区数字经济产业园及基础设施配套工程现场,一台钢结构攀爬机器人正灵巧地沿钢架向上爬,稳稳吸附在高处,替代人工进行高危作业,其搭载的高精度传感器正细致扫描、检测每条焊缝的质量。安全巡查机器人全天候巡查施工现场,及时发现并预警劳动防护用品未正确佩戴、临边围护缺失等安全隐患。喷涂机器人则通过均匀的喷涂效果和高效的工作速度,提高施工质量,加快施工进度。
以机器人为代表的新质生产力赋能建筑施工安全生产,让建筑安全检测更高效精准。为进一步筑牢建筑企业安全发展理念,我市通过丰富多彩的现场活动,让建筑从业者在互动中提升安全意识。特别针对安全隐患,不仅真实模拟施工现场可能存在的各种风险,还通过案例教育,实现建筑工人从“要我安全”向“我要安全”转变。
比如,在浦江县产业科创园建设项目现场,安全反省屋主要设置反省区、警示教育区、反省留言区,包括人员登记、安全教育、同家属报平安、写安全责任保证书等流程,通过事故警醒、亲情唤醒、岗位提醒,让工人们能够深刻反思自身在施工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安全疏忽,进一步强化安全作业的重要性。不间断生命绳系统为高空作业人员提供了持续可靠的保护,有效降低了高空坠落的风险。工友清洁休闲驿站提供干净、舒适的休息场所,让工人们在忙碌之余放松身心,提高工作效率。卸料平台预警系统通过先进的传感技术,实时监测卸料平台状态,一旦超过限载立即发出警报,防止事故发生。
近年来,我市深入贯彻落实上级关于安全生产的各项决策部署,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全力防风险、保安全、护稳定,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营造安全环境。加强建设施工领域安全生产管理,我市将从以下方面入手:补强基础,筑牢责任体系与能力根基,进一步压实建设、施工、监理单位三方责任,把好项目经理、总监理工程师、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等关键岗位人员履职关,并结合班前晨会和“四小”安全教育等制度,深化安全宣传教育;提升效能,优化监管方式与过程管控,严格落实“四必查”制度,形成强大执法震慑,优化评杯评优评奖机制,变事后评价为过程评价,建立项目分级管理机制,推行差异化精准监管;创新驱动,深化科技赋能与机制变革,既要推行智慧平台实现数字化管理,又要突出智能巡检实现可视化管理,推动智能制造降低重大危险源,共创安全、有序、和谐的生产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