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21日 

金华日报 数字报纸


第12版:寻香记

千祥羊肉 闻香来

记者 陈斌/摄

记者 徐桢瑾

东阳市南部的千祥镇,素以“三乡”闻名,是药材、皮包和草编之乡。然而,在“吃货”面前,提起千祥,最先想到的,是比“这乡”“那乡”还香的千祥羊肉。

谁也没统计过,千祥羊肉究竟征服过多少人的胃。这就和“没有一只鸭子能活着离开南京”一样,在东阳,也没有一只羊能活着离开千祥,当地一直有“千祥羊肉出东陈”的说法。入秋后,天气渐冷,最需要这一口温补的羊肉暖身暖胃。

千祥羊肉,起源于明代,兴于晚清,是白切羊肉。其肉质白净透亮,饱满细嫩,要说最绝的得是皮与肉之间夹杂着的那一层半透明肉冻,似桃胶,似猪皮冻,口感滑嫩非常,入口即化。白切,吃的就是食物的原汁原味。千祥羊肉吃起来,没有一股羊膻味,而是满嘴的奶香味,皮糯而不腻,肉紧而不柴,鲜嫩无比。

与其他白切羊肉相比,千祥羊肉有何过人之处?秘诀就在于羊的品种和烹羊技艺。

东陈羊肉的陈哲韬是一名“00后羊三代”,从爷爷那一辈起,就开始制作千祥羊肉。他家的千祥羊肉作坊也是当地规模较大的羊肉作坊之一。走进作坊内,一股浓郁的羊肉香味扑鼻而来,闻着香味,唾液也不自主地分泌起来。

陈哲韬说,制作千祥羊肉的羊,选用的是六七个月的波尔多小山羊,它们不吃饲料,而是吃草一类的植物,肉质更香,也没有羊膻味,还带有一股奶香味。母羊比公羊肥一些,口感好,也更香,所以千祥羊肉通常用母羊制作。

千祥羊肉的烹羊技艺,复杂却也简单,要经过冲、刮、挂、泡、捆、汆、煮、起、晾、保、切等11道工序。其中,挂、泡、汆、煮这4道工序是烹制千祥羊肉的精髓所在。

千祥羊肉之所以看起来白净透亮,离不开挂和泡。挂,即在刮毛、冲洗、除去内脏后,用稻秆把羊绑起,悬挂晾置,以便滴干残留在体内的血渍,使羊肉更为白净。泡,则是把羊浸在水里,让没有滴净的血渍慢慢渗出,既能提升肉质,也能让皮肉越发饱满白净。

煮羊前要先汆水,到了煮这一步,最为关键,火候很重要。煮久了容易使皮肉破损,时间太短又容易夹生,煮好后还要焐一焐,最后再自然晾凉。

有人好奇,千祥羊肉味道这般好,一定是在煮的时候加秘方了吧?其实不然,煮羊时只有水和一点盐,没有再加其他任何食材与添加剂。正是因为纯天然、无添加,所以保质期只有3天左右。羊肉通常用干荷叶包裹,可增香保鲜,同时锁住羊肉水分。买到手的羊肉,越早吃,香味越足。

要说千祥羊肉哪个部位最好吃,喜欢吃肉的,就吃腿,前腿肉嫩,后腿肉瘦;爱吃Q弹口感的,就选择羊排、羊腩,这也是最受大家喜爱的部位;此外,羊头和羊内脏也别有一番风味。总之,整只羊就没有不好吃的地方,你来吃了就知道。